2025年5月课题活动报道
《项目式学习支持下新时代小学革命传统教育实施的行动路径》
课题文献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2025 年 5 月 19 日下午,《项目式学习支持下新时代小学革命传统教育实施的行动路径》课题组在观摩教室1开展文献学习活动,课题组成员围绕新时代革命传统教育及项目式学习内涵展开深入研讨,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一、新时代革命传统教育的多元探索
主持人张海媚老师主持第一阶段研讨,聚焦新时代革命传统教育的价值、内容与方法。她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革命传统教育被赋予新内涵,既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核心路径,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举措。学者研究表明,其教育价值体现在个体与社会双重层面:对学生而言,可提升品德修养;从宏观视角看,有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教育内容涵盖革命历史事件(如长征、抗日战争)、英雄人物事迹及革命精神内涵,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三单元便以此为重要素材。在教学方法上,情境教学法(模拟革命场景)、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革命故事道德内涵)及实地体验(参观纪念馆、红色研学)成为主流,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则进一步拓展了教育空间。
二、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建构与实践价值
主持人陈燕红老师主持第二阶段研讨,带领成员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桑国元教授、教育部张卓玉副主任、江苏省马建民副主任等专家关于项目式学习的理论。研究指出,项目式学习以现实问题为核心,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与学用结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该模式可推动抽象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结,引导学生主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实现知识获取、能力提升与价值观塑造的三维目标,助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共识
通过本次文献学习,课题组明确了下一阶段研究方向:基于学生年龄特点与品质塑造需求,整合学科及校内外资源,精准确定革命传统教育主题与实施方案;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革命传统的理解;在行动中反思优化研究路径,最终形成兼具实践性与参考价值的小学革命传统教育实施模式。
本次活动为课题研究理清了理论脉络,后续课题组将持续推进文献综述整理与实践探索,力争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
项目式学习支持下新时代小学革命传统教育实施的行动路径 |
课题类别 |
专项规划(青年专项) |
立项编号 |
Q2024020 |
出席对象 |
课题组老师 |
地点 |
观摩教室1 |
时间 |
2025年5月19 日 |
研究主题 |
文献学习与探讨 |
所要解决问题 |
了解当前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的研究内容、实施策略,教学现状等,整理成研究综述,为后续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
研究方法 |
文献研究法 |
过 程 与 思 考 记 录 |
1.主持人张海媚老师主持 课题组成员积极探讨:关于新时代革命传统教育的研究。 在新时代背景下,革命传统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使命,成为培育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路径,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从教育价值来看,众多学者强调其对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品德修养的提升,从宏观角度看,对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意义深远。在教育内容方面,学者们明确指出革命传统教育涵盖革命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事迹、革命精神内涵等。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重大历史转折,如长征、抗日战争等,都是宝贵的教育素材,如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三单元。在教育方法与途径领域,学者指出一方面,采用情境教学法,如模拟革命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革命氛围;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讨论革命故事中的道德内涵;参观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研学旅行等,也能让学生在实地体验中深化对革命传统的理解。此外,新媒体平台也为教育拓展了新空间,提升传播效果。 2. 主持人陈燕红老师主持 课题组成员积极探讨:关于项目式学习内涵的研究。 ①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教授桑国元、教育部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张卓玉、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马建民对于项目式学习内涵的研究理论。 ②总结:项目式学习特点鲜明,围绕现实问题,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与实践同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里,这能让学生将抽象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主动运用所学分析、解决问题,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
获 得 的 主 要 结 论 |
项目式学习支持下新时代小学革命传统教育实施的行动路径研究,旨在结合调查情况、学生品质塑造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等背景下,整合学科、校内外资源,确定新时代小学革命传统教育主题和方案,通过创设情景、以探索性的驱动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实践,使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得到有效提升,再通过此些行动,不断深化认识,在行动中反思,对行动进行反思。最后,形成一条可以经得起实践和参考的项目式学习支持下新时代小学革命传统教育实施的行动路径。 |
物化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