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导处将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引领,紧扣太仓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落实学校“乐、活、实”课堂教学主张,深化“双减”政策落地,推进五育融合与教育数智化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为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夯实基础。
二、工作重点
一条主线:
聚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改革,探索“未来课堂”新样态,推动“乐、活、实”教学主张深度实践。
两大核心:
1.学业质量提质增效;
2.教师专业发展进阶。
三支队伍:
1.备课组团队建设;
2.青年教师成长梯队;
3.骨干教师示范引领。
四大行动:
1.深化“双减”落地,优化作业生态;
2.强化数智赋能,创新教学模式;
3.夯实教学常规,规范过程管理;
4.丰富学生活动,培育综合素养。
三、具体工作
(一)深化“双减”落地,优化作业生态
1.严控作业总量: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每日作业通过电子班牌公示,接受监督。
2.提升作业质量:依托校本作业资源库,推进分层作业设计,开展“AI辅助命题”专题培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3.完善课后服务:优化“5+2”课后延时服务,增设“非遗传承”等特色社团,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打造课后“幸福时光”。
(二)强化数智赋能,创新教学模式
1.建设数智资源平台:整合太仓教育数字化平台资源,开发校本化“微光”课程资源库,实现教案、课件、微课等资源共享。
2.推进“AI+课堂”实践:组织教师参与“人工智能与学科融合”研修活动,结合校“求真杯”评优课、半日主题研修等活动,开展“AI工具辅助思维培养”课例研讨,探索“未来课堂”教学模式。
3.优化教学评价:利用省测平台数据,动态分析学业质量,形成个性化学情报告,精准指导教学改进。
(三)夯实教学常规,规范过程管理
1.课程管理:严格执行省课程方案,落实“三表”制度,严格落实《关于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2•15专项行动”的通知》,确保每天体育锻炼2小时、课间活动15分钟,定期开展巡课督查。
2.“六认真”督导:
备课:推行“二备、反思”模式,依托数字化平台开展集体备课,强化新课标与教材衔接研究。
上课:落实“教学评一体化”,通过推门听课、教研课、年级督导等形式,重点监测课堂效率与学生参与度。
作业批改:定期抽查作业批改质量,推广“星级评价”“个性化评语”等多元反馈方式。
3.融合教育深化:完善特殊学生“一人一档”,联合心理教师、班主任制定个性化支持方案,定期召开家校沟通会,提升融合教育实效。
(四)丰富学生活动,培育综合素养
1.五育融合实践:
德育:开展“星小悦”四仪课程,组织社区劳动实践,深化“家校慧家长”亲子沟通项目。
智育:举办学科素养竞赛、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展示活动。
体育:推进“星小博”行动,开展武术、排球特色课程,确保每日大课间活动30分钟。
美育:开设非遗课程(船点、面塑、版画),举办校园艺术节。
劳育:依托“星星娃果蔬园”,开展种植实践与劳动技能比赛。
2.校队培优提质:优化合唱队、舞蹈队、排球队等校队训练计划,引入校外专家指导,力争提升市级竞赛获奖率。
(五)强化师资建设,助力专业成长
1.分层培养机制:
新教师:落实新教师培养机制,实施“青蓝工程”,开展“站稳讲台”系列培训,组织职初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加快新教师融入与成长。
骨干教师:积极选派校级、市级骨干教师参加高一级层次的培训、研修活动,提升骨干教师综合素养。骨干教师承担校级课题研究,辐射示范课与微讲座。
2.教研提质行动:
每月开展学科半日研修,聚焦“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等主题,形成校本化课改案例。
组织教师参与市级“活力课堂”优课评比,以赛促研,提炼“教有形学有声”课堂范式。
3.数智素养提升:开展“AI工具应用”等专题培训,组建数智教学先锋教师团队。
四、保障措施
1.机制保障:成立专项督导组,定期检查工作进度,纳入绩效考核。
2.资源保障:统筹校内外资源,保障数智化设备更新与课程开发经费。
3.家校协同:通过家长开放日、膳食委员会参与管理,构建家校共育生态。
太仓市沙溪镇第二小学
2025年2月